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详情

天天精选!【陇东】7.8-15 | 深度探索陕北-陇东早期石窟石刻秘境

作者:new01 来源:历史讲坛游学2023-06-27 13:00:09
守护国保 / 传承文化

在陕北和陇东地区


【资料图】

留存着大量的精美石窟

它们的形制接近

都是大型佛坛石窟

佛坛窟又称殿堂窟、佛殿窟

是洞窟形制的一种

在一块大石头中间掏空

保留上下直通的石柱承重

并在柱子之间的

原有石料上雕刻佛像而成

这些石窟或分布在泾河两岸或位于丝路古道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石窟群 时间从南北朝跨度到宋以带状分布在丝绸之路东段上 成为见证陇东地区佛教兴盛和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最好实例

历史讲坛特邀敦煌研究院

北石窟寺主任白老师

带我们走进陇东地区

探寻震撼的经典佛坛石窟!

如果您喜欢石窟石刻

乐于探访古寺秘境

快跟我们一起踏上行程吧!

///

1

行程亮点

北魏时期,陇东地区营建了很多石窟寺,经过隋唐的发展和扩大,以庆阳北石窟寺和平凉泾川南石窟寺为中心与泾川王母宫石窟等周围的二十余处石窟寺遗迹,形成著名的陇东地区石窟寺群。这些石窟寺,大多创建于北魏到唐朝,除了泾河两岸之外,还主要分布在关山和子午岭的群山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石窟的造像风格在不同的时代受到了来自“平城模式”“洛阳模式”“长安模式”不同程度的影响,陇东地区石窟艺术,将模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创造了独特的具有典型性的陇东地方色彩石窟艺术。陇东石窟独特是地理位置与造像艺术值得我们深度探访!这一行,从事陇东石窟历史与艺术研究三十余年的敦煌研究院北石窟寺主任白老师带队,探访陕北到陇东的12处国保、省保石窟,4座藏品惊艳的小众区域博物馆,探寻丝绸之路上震撼的早期经典佛坛石窟!

2

文化讲师

白京平老师‍

敦煌研究院北石窟寺主任

从事陇东石窟的历史与艺术研究三十余年

3

行程详情

D1

7月8日

星期六‍

_

西安指定酒店集合

D2

7月9日

星期日‍

_

彬县大佛寺(国3)、耀县药王山(国1)

D3

7月10日

星期一‍

_

北石窟寺(国3)、石道坡古道、玉山寺石窟(省保)

D4

7月11日

星期二‍

_

镇原博物馆、石空寺石窟(国7)、方山石窟(省保)、彭阳古城

D5

7月12日

星期三‍

_

南石窟寺(国3)、王母宫石窟(国6)、泾川县博物馆、罗汉洞(省保)

D6

7月13日

星期四‍

_

石拱寺石窟(国7)、云崖寺石窟(国6)、华亭博物馆

D7‍

7月14日

星期五‍

_

须弥山石窟(国2)、固原博物馆

D8‍

7月15日

星期六‍

_

固原酒店解散

4

活动报名

7980元/位

识别二维码报名

费用包含:

讲师:文化专家全程深度讲解

服务:全程领队服务

门票:行程内所有景点门票

交通:全程舒适巴士

住宿:七晚三至四星标准酒店

餐食:七顿自助早餐,十二顿正餐

设备:无线讲解器

保险:旅行意外险

费用不含:

集合,解散的大交通费用

不含特窟费用

未提及的其他费用

报名后有事退出怎么办?

1.出发前3天及以上取消,可退实际未产生费用(有可能包含门票、餐费、住宿等);

2.出发前3天以内,所有费用将无法退款。

5

行前预习

彬县大佛寺(国3)

彬县的大佛寺是位列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现存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大佛寺石窟依山而筑,凿崖造像,现存窟室130,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最主要看的还是大佛洞的巨型佛像,在唐代,延长安北线来大唐朝圣的商队,只要远远的望见大佛,可以说,就快到长安了。

药王山石刻(国1)

作为陕西最重要三大碑林之二,药王山石刻也是一处石刻艺术石碑存量丰富的国一。 隋至明摩崖造像一处,佛龛二十三个,造像四十五尊。药王山石刻造像分浮雕、高浮雕及圆雕三种技法。 大者高至丈余,小者矮不盈尺,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 尤其是隋代石佛像,堪称雕塑史隋代经典。

除了石刻,药王山还有南庵元代壁画。

北石窟寺(国3)

北石窟寺,位于庆阳市董志原中部。在平凉市泾川县有同时代所建石窟,称南石窟,故此石窟称北石窟,俗称大佛寺。 北石窟寺肇造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 ,由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创建。 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继增修,形成一处较大规模的石窟群,是甘肃省石窟艺术较为集中的一处。 石窟开窟于南北长110米、高20米的石岩上 ,共有大小窟龛295处,石雕造像2125躯。 窟龛上下密集,宛如蜂房。大窟高达14米,小龛只有20厘米。 第165窟位居寺沟窟龛群中间。 窟内沿北东南三壁马蹄形高坛基上石雕7佛立像、胁侍菩萨10身。 其中东壁3佛4胁侍、两侧壁各2佛3胁侍。 西壁门南侧雕菩萨乘象和倚坐菩萨,门北侧雕三头四臂阿修罗和交脚菩萨。 四壁上部和窟顶四坡均作浮雕, 前帔萨埵那太子本生保存尚完整,此外浮雕内容可辨的还有坐佛、飞天、莲花、化生、佛塔等。

石空寺石窟(国7)

石空寺,凌空高悬30多米,置身其上,面临崖壁,有如登云驾雾的感觉。全寺东西走向,凌空婉蜒,地势险峻。现存8个石窟,内有石雕佛像13尊,泥塑神偶25躯,壁画数十幅。这一石窟群,融释、道、儒三教于一体,集唐、宋、元、明、清五代文化艺术于一炉,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艺术群。

在石崖七八米高的半空中,凿有一条约一米宽的石道。石道西端筑有寺门,上额横书“石空寺”,此额已废。寺门外西行20步,凿一石龛曰土地寺,而龛内正中却让位给红脸“关圣帝君”,“土地老爷”被“挤”到右侧,真是喧宾夺主,名不符实,且因年代久远,手臂均已塌落。

南石窟寺(国3)

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东泾河北岸。据南石窟寺碑记载, 为北魏永平3年(510)泾洲史奚康生所造。 石窟现存5个窟龛,1号东大窟和2号西小窟保存较为完整。 东大窟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达13米,宽约17米,深14米,结构独特,造型宏伟。入窟后迎面三壁围立高达2米多的7尊佛像,两旁有13座胁待菩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窟顶布满浮雕,诸如舍身饲虎、宫中游戏之类的佛经故事。

南石窟寺除第1窟外,仅残存个别唐代窟龛,但也经过后代的改造。北石窟寺尚保存北魏数窟,如中心塔柱式的北一窟,高4.9米,宽4.7米,残深6.7米,属北魏晚期。此外有西魏、北周、隋、唐、宋诸窟龛,其中唐代窟龛占北石窟寺总数约2/3,并有显庆元年(656)和四年、如意元年(692)、证圣元年(695)等纪年造像。

王母宫石窟(国6)

王母宫石窟也称大佛洞(又名千佛洞), 是建于北魏永平三年(510)的一座中心塔柱式佛教石窟。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南75公里处的泾川县泾、汭两河汇流处,在王母山东北面。 王母宫石窟依山开凿、呈略长方形,形若“凹”,高达12米。 窟内造像分三层,中有方体塔柱,直连窟顶,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均有石雕佛像, 有千佛、力士、菩萨以及驮宝塔的白象,多为北魏作品。 顶部建造物脱落几尽, 现存造像百余尊,主佛像居中,其他依次排列两旁。 窟外为清代重修的依山楼阁。经重修后的王母宫大殿,及通往大殿的台阶和盘山公路,成为道教信徒朝圣的重要场所。 石拱寺石窟(国7)

石拱寺石窟是陇东地区北朝时期重要的佛教石窟寺遗存。始凿于北魏晚期(386-534年),西魏、隋代续凿,现存15个窟龛,造像250余身。造像皆为石雕。最大的洞窟是第2窟和第6窟,规模相当宏伟,窟内均造三佛及胁侍菩萨,前壁门两侧雕天王。

石拱寺窟龛形制多样,其中, 北朝洞窟多三壁三龛窟,造像分圆雕和浮雕两种,造像题材有三世佛、菩萨、弟子、飞天、力士、供养人等。 石拱寺石窟经明代嘉靖年“敕旨火化”和清代同治年焚烧及民族纠纷中人为破坏,现存造像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唯有第6窟壁门侧浮雕供养人尚存数排, 均着袍服,是北魏改胡服以后供养人的形象,该窟开凿造像的时代大体相当于北魏中、晚期到西魏。 云崖寺石窟(国6)

云崖寺石窟是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石窟寺群,是由朱林寺、大寺、西寺、乔阳寺、金瓦寺、佛沟寺、三清洞、罗汉洞、殿湾等寺洞组成,雄踞在奇峰秀岭中,相互映衬,各具特色。主峰峭壁上的云崖寺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平真君初年,被誉为“中国晚期石窟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石窟建造史上大规模开窟造像之风的最后止息地,对研究中国晚期石窟与佛教艺术有着重要的史学和艺术价值。

云崖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晚期, 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修葺,规模宏大,造像精美。 自北魏开窟以来,千余年的岁月里,历代能工巧匠在云崖寺主峰——长约300米、高约80米的悬崖峭壁上倾注心血,凿造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洞窟佛像。 于石窟脚下抬头仰望,巨大的山体形似一个堆满稻谷的麦垛, 酷似天水麦积山石窟,因此其又有“小麦积”之称。 须弥山石窟(国2)‍须弥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造及宋、元、明、清 各代修葺重妆,是古代固原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中国十大石窟之一。 须弥山石窟现存洞窟162座,分布在由南往北自然形成的八个区域, 即大佛楼区、子孙宫区、圆光寺区、相国寺区、桃花洞区、松树洼区、三个窑区和黑石沟区; 保存较为完好的造像有500余躯,汉藏文题刻题记53则,碑刻3方,残碑13块,壁画20余平方米; 处在石窟造像泥塑与石刻的过渡带,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与北魏石窟相比,其最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 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每龛内,有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 须弥山石窟开凿时间早,佛造像采用石刻手法雕造。有研究者认为, 这种石刻造像艺术手法的更替和定型,是在须弥山完成的,它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造像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石窟造像有雕塑和开凿两种形式和类型。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造像为泥塑,敦煌莫高窟为泥塑彩绘,炳灵寺造像大多为彩塑或者石胎泥塑,麦积山石窟仍是以石胎彩绘为主。 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石窟造像均变成石刻雕凿,须弥山正好处在石窟造像泥塑与石刻的过渡带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更多线路详情点击查看

标签:

上一篇: 特斯拉闪电涨势即将结束?股价大跌超6%,多家大行下调评级-每日短讯
下一篇: 最后一页
  • 方正电机: 关于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方正电机(德清)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告(1) 环球今日讯
  • 天喻信息董秘回复:公司正在积极寻求隐私计算平台相关应用领域的商业机会,目前没有数据脱敏等方面的业务
  • 今年河南招聘特岗教师1.68万!招聘条件、岗位设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