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速讯丨美好社区什么样?听听东城的答案——
2023-06-29 06:00:35
小巷管家巡查小巷
(资料图)
创新“五民”群众工作法解决好群众关切
到今年,前门街道“小院议事厅”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从最开始坐在胡同口的小板凳上商量事儿,到现在我们有了专门议事的空间,很多邻里之间矛盾事儿、社区里的治理难题,就这样在‘唠家常’中解决了。”回忆起“小院议事厅”十年发展成果,“厅长”李彩仙感慨道。 近年来,东城区不断总结社区治理经验方法,在北京市首创社区协商共治的“五民”群众工作法。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深入开展社区协商治理,实现社区协商共治的“六有”,即:参与有动力、议事有平台、协商有章法(规则)、开会有技术、讨论有共识、落实有效果,构建了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五民”群众工作法也在各街道的智慧实践中,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品牌项目,前门街道的“小院议事厅”就是其中之一。“小院议事厅”自成立以来,充分运用“五民”群众工作法,不断激发居民民主协商意识,提升居民议事能力,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中,形成了多元参与、协商共建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提高了社会治理效能,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天坛街道的泰元社区议事厅亦是如此。聚焦居民烦心事、揪心事,社区议事厅针对居民反映的路侧乱停车问题,协调组织区、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居民代表等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经过6个月的调研、协商,最终确定采取由东城区市政二所引入静态停车管理的方案,实行人车分流,实现了天坛东里中区10号楼南侧路“四方共治”管理,解决了乱停车问题。同时,社区还积极发挥小区物管会作用,通过议事协商会,确定小区物业2023年度的停车收费方案和管理细则。沟通的平台有了,渠道畅通了,邻里间也更加“友爱”了。 面向下一个十年,前门街道“小院议事厅”也有了新的规划。前门街道将在继承和发扬前门街道“小院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在小院里“邻”听心声,“议”出美好,营造出友邻、友好、友善、友爱的社区氛围。 关注3做强“五社联动”机制助推服务专业化
“早上,爸爸带着我去晨跑,路边有两辆共享单车倒在地上。我跑过去后又返回来,和爸爸一起把共享单车扶起来并摆放好。”这是一位受到东四街道慈善工作站帮助的小朋友可儿在《善行记录本》上写下的一条记录。
东四街道作为东城区“街道慈善工作站”建设试点之一,广搭平台,不断激发辖区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为了让每一个帮扶行动都能在受助的孩子心中埋下爱的种子,街道慈善工作站引导受到帮助的小朋友们通过《善行记录本》的形式,积极开展日行一善,认真记录每一次微小的善举,更多地将温暖和善行传递。 近年来,东城区积极搭建平台,以居民意愿为导向,激发社会参与热情,形成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慈善、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五社联动”队伍机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如今,在多方友好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东城区已经形成了崇外街道“党心e家”智能化动员平台、东花市街道党建引领“一点介入全面覆盖”服务平台、体育馆路街道“1+1+N”社会动员机制等一批具有东城特色的“五社联动”工作模式,让“友善”担当的责任感与日俱增。 东城区17个街道也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全部建立了助老志愿服务队伍,运用“五社联动”工作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助力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天在这里,我代表‘东城民政宝贝’自愿申请加入东华门街道助老志愿服务队,发扬志愿精神,承诺尽职、尽责做好助老志愿服务。”在今年3月举办的东华门街道“东华好邻居”助老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上,10岁的于昊辰代表“东城民政宝贝志愿服务队”宣誓,正式加入助老志愿服务队。“东城民政宝贝志愿服务队”成立一年多以来,经常利用寒暑假和周六日的时间,开展为老服务、困境儿童帮扶、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 小志愿者们的加入为“东华好邻居”助老志愿服务队增添了活力。而作为东华门街道推出的为老服务创新项目,“东华好邻居”助老志愿服务队将以居家适老化改造为切口,通过“五社联动”的模式开展工作,由社区提供老人的情况和需求,社会工作者和养老护理员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链接资源,社会慈善提供支持,社区志愿者提供邻里守望互助服务,从而营造敬老爱老、友善友爱的良好氛围。 “东城民政宝贝志愿队”的小志愿者们把爱心物资送到老人家中 作为社区治理的“主力军”,近年来,在东城区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下,东城社工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如今,在东城区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达36%,越来越多的社区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地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解决社区的各种“疑难杂症”,推动社区治理不断创新,构建美好社区。 关注4做实“五力引航”体系激发治理内生动力
居民周周都能体验非遗课、企业白领有了社区课堂、居民有了一个共享的“家”……今年4月,东直门街道“工益·家”公共文化空间正式揭牌,曲艺、相声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现场居民的热烈掌声。居民王先生说:“我特别喜欢京剧、快板等传统艺术,以后在家门口就有学习交流的地方,以后每天我都会来这里坐坐。”“工益·家”公共文化空间依托社区现有文体队伍,创新引入非遗文化、传统文化、非遗手工制作等元素,结合居民个人兴趣爱好,打造“线上+线下”活动平台,形成“每日有课程,每月有活动”的氛围。聚焦东城区“五力引航”计划,让公共文化空间形成公益性、广域性、服务性等特点,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打造邻里关系和谐友好的美好社区。
“五力引航”计划是东城区从协商力、培育力、行动力、创新力和合作力等五个维度,在“五民”群众工作法的基础上,完善的一套评价体系,有效激发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内生动力,不断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感。 自2019年起,由东城区区级社会组织发展平台统筹规划,出台政策文件,给予统一调配资源、统一技术支持、统一资金支持,持续开展区级公益创投,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发展。截至目前,东城区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达到2750个,2020-2022年,连续三年评定星级品牌社区社会组织共计515个,服务领域涵盖为老服务、自治自管、协商议事、邻里互助等多个方面,更好地深化了和谐友邻的友好氛围。 多年来,北新桥街道青龙社区利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公益性,打造“阳光天使服务队”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以政府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老年服务网络,保障社区老年群体在生活照料、基本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就近享受便捷的为老服务,打通老人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 如今,北新桥街道的“阳光天使服务队”志愿服务项目让社区老人们从“助人”中不断成长,社区老人自我管理、互帮互助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阳光天使服务队”志愿服务项目已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友好社区氛围也日渐浓厚。 文字:王慧雯 图片:王峥 乔健 区民政局龙潭街道 建国门街道 前门街道 东四街道 东直门街道 北新桥街道 编辑:陆璐 审核:李懿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东城(ID:bjdongcheng_gov)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北京东城APP
长按二维码识别
标签: